自6月16日,东软高级UI软件设计师指出小米浏览器抄袭自己作品后,短短21天小米陆续被爆7起抄袭。近期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,风波不断。比如长年位于社交软件排行前十的Soul,在下架期间却陷入了“被抄袭”的风波。
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Soul积极采取各大措施,决心自纠自查,坚决杜绝灰色信息,截至目前,Soul在各大应用商店均已下架,唯一的下载渠道是Soul的官网,但是在应用商店搜索“Soul”时不难发现,一大批顶着Soul标签、logo相仿、界面相似、内容高度重合的抄袭App如潮水汹涌,一波接一波。
(某仿冒软件的界面)
据了解,Soul已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《关于Soul App被恶意仿冒和抄袭的声明》,声称已搜集相关证据,对此类侵权行为坚决、坚定地维权到底。
为什么强如Soul,小如个体,都无法彻底杜绝被抄袭呢?在国内,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了一定的成绩,但还有很大需要提升的空间。重温从前的种种抄袭事件,能引起广泛热议的案例并不算多,进入司法诉讼、付出应有代价的更是屈指可数,更多的抄袭案例因为人微言轻消失在浩瀚的时代洪流中。
大量未得到审判的抄袭案例助长了抄袭者无耻嚣张的气焰,诸如Soul下架期间,Soul唯一的下载渠道仅剩Soul官网一家,但不少App浑水摸鱼,通过低成本和低人力,随意开设一个入口,架设一个App,大量抄袭沿用Soul的图标、设计、操作界面,不顾用户体验,吃相难看地谋取暴利,严重侵犯Soul的切身权益,将骨子里的无耻与贪婪暴露无遗。
一方面,这些抄袭者不断地打着擦边球进行侵权行为,缺乏足够证据,界定难度大,另一方面,国内对抄袭的惩罚力度不足以阻挡抄袭者贪婪的本性,久而久之,抄袭者顶着“借鉴”的无耻嘴脸,出现在了各行各业。类似Soul的抄袭事件无疑给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敲响了警钟。
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,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,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。国家知识产权副局长提出:“健全侵权惩罚性制度,大幅提高侵权成本”,这无疑给保护知识产权注入了一针强心剂,也将推动经济的有序发展。
新闻来源:百家号